第21章 创立太学_大汉:少年雄主
那一只蚊子 > 大汉:少年雄主 > 第21章 创立太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章 创立太学

  窦老太太盯着卫绾,沉声问道:

  “此卷只是总纲,其他的文本在何处?

  卫绾被他的眼神吓得有些发懵:“回禀太皇太后,其他的在甘泉宫!”

  ——

  经过修改的《三字经》是和黄老之学最没有冲突的经典。

  而《老子注》则能夺得“与民生息”主动权。

  刘彻通过这番惊才绝艳的表现,震撼了窦老太太和卫绾。

  种种铺垫,皆为达成最终的目的——创立太学!

  汉初,黄老之学盛行,却只有私家教学,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。

  在历史,要等到原主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,才采纳董仲舒的建议,长安建立了太学。

  太学,是华夏历史第一座高等学府。

  按照历史的轨迹,六年后窦老太太驾崩。

  对于刘彻而言绝对等不起。

  人才是帝国的第一生产力!

  但人才的培养并非一蹴可就。

  若不早些创立太学,待到六年后再做,便会浪费宝贵的九年。

  足足六年啊!

  刘彻不想等,索性冒险一试,加速推动太学的建立。

  学术疯子卫绾在见识了刘彻的旷古绝今的才华后,全不在乎长幼辈分,端是每日对刘彻虚心求教,大有达者为师的倾向。

  师有事,弟子服其劳。

  在刘彻的鼓动和坚持下,终在长安城南划出一地,设立太学。

  太学中设五经博一百名,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,有免除赋役的特权。

  太学生入选,内由太常负责选择,外由郡国察举。

  虽然与刘彻心中的太学还有很大差距。

  但至少是个重要的突破口,将来慢慢加入律学、书学、算学和格物学。

  而具有强烈排他性的黄老之学,在后世的研究中,也被慢慢的改造过了。

  刘彻脑海中的各种典籍,完全可以堆砌出一大批类似卫绾之类的一代文宗。

  通过他们巨大的威望和崇高的地位,潜移默化的将黄老之学改造为后世所谓的新儒学。

  至于最后改造出来的学说,不过是名称的差异罢了。

  历史,原主台后推行的建元新政。

  引发了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学派强力围剿,以失败告终。

  由此引发的强烈政治风暴,几乎导致武帝的皇位不保。

  甚至到窦太后去世,原主还花了好几年,做足了准备,才敢搞独尊儒术那一套。

  这就是刘彻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,对形势看得清,巧推太学。

  根本不需要和窦太后硬捍,甚至都不需要亲自出面。

  卫绾这些学术泰斗都会站出来为自己的建元新政摇旗呐喊。

  ——

  翌日。

  朝堂。

  刘彻雄视着满朝文武。

  在这满朝文武之中,有忠有奸。

  想要把皇位坐稳了,就需要在龙鱼混杂之中把忠于自己的人提拔来。

  把没有本事的人拨弄下去。

  匈奴兵败的消息让满朝文武振奋,当今皇帝又下达了多条政令。

  每一条政令都正中要害,陛下满腹韬略让人刮目相看。

  一个月前,当今皇帝登基的时候。

  满朝文武还对皇帝心有担忧,他们担心陛下年幼,被某些人蛊惑。

  谁能够想到,陛下雄才伟略,并在盛怒之下,诛杀了后党的核心人物许昌。

  直到现在,郅都和李广击溃匈奴,天子颁布政令。

  满朝文武终于意识到,当今皇帝是一名圣主!

  卫绾、韩安国、赵绾等人热泪盈眶,他们所期盼的圣主,终于到来了。

  刘彻看着朝中大臣,开口说道:

  “匈奴被击溃,雁门关之围已解,朕很欣慰”

  “但是,朕一刻都不敢停歇,朕怕朕稍作停歇,就有宵小之辈,在朕的头舞动刀戈!”

  刘彻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到,如同金石碰撞一般。

  振聋发聩!

  满朝文武皆不敢言。

  刘彻从龙椅走下,他走到朝堂之,众多朝臣纷纷躬起了身子。

  “朕杀了一批宦官,抄没家产一千二百万缗!一千二百万缗啊!”

  “大汉税收才四百万缗五铢钱,这些官贪墨的家产,竟然是大汉帝国三倍的税收!”

  满朝文武高呼道:“陛下圣明……”

  哗!

  刘彻的手高高举起,随即狠狠的甩下。

  “够了!朕不要溜须拍马之徒!”

  PS,求鲜花求评论求推荐票谢谢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yzwz.cc。那一只蚊子手机版:https://m.nyzwz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